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杭电读书笔记查询

时间:2024-07-07 16:25:18
杭电读书笔记查询[本文共15269字]

第一篇:资本论,读书笔记,杭电

《资本论》读书笔记

我所读的《资本论》是由人民出版社与2014年出版,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翻译的共有三册的著作。经过多日的阅读与学习,我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并且对于资本论本身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与认识。资本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行了最为全面的科学论证。我觉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员,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去理解和认识马克思的著作。

《资本论》是卡尔?马克思经济学说中最主要的著作,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的百科全书,更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在资本论中,虽然有的方面我并没有很深刻的理解,对于很多概念也似懂非懂,但是这改变不了我对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通过对资本论的阅读,我知道了它是把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统一起来的。恩格斯曾经说过,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像我们面前这本那样,对于劳动者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全部领域一览无遗。《资本论》就是这样一本书,一本能够影响到地球50%以上人口体系的一本著作!

在第一卷中,有几个地方还是令我印象深刻的。自从科技的发展,机器能够取代一部分的劳动力后,机器消灭了工作日的道德界限和自然界限。机器的产生能够造成资本的积累,使得社会的财富都集中在少数的资本家的手中,而且又由于机器代替了人们的工作使得相对过剩人口的大量存在,最终导致的是贫富差距的扩大。人们开始抢工作,并形成了资本家市场,在业人员不得不过度劳动,并且忍受资本家的财富,从而使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贫富实现两级分化。而对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这是非常不利的。发达的生产力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不可否认的是,《资本论》是站在无产阶级的角度写的著作。通过这一卷的阅读,我反而产生了一些问题。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却不可避免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原本出现在资本主义的现象却出现在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身上。所以我觉得我还应该多多研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加深对《资本论》的理解。

因为《资本论》第一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二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三卷的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所以由此可见,《资本论》是研究资本家如何榨取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的实现和分配问题。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把政治经济学看成是研究财富的科学,马克思第一次确定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这是和资产阶级经济学根本对立的。所以这是本站在无产者角度的一本著作。

而通过第二卷的阅读,我明白了什么是剩余价值,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是如何被资本家攫取的。增值是物质量的变化,物质转换了形势存在,而物质的量并没有变,所以说不发生增值。即使加入人工劳动的部分,人工劳动的价格也应该和人工劳动的价值相等,但是资本家为了获取超额利润增加了商品的价格,在交换的背景下人为的增加商品的价值,攫取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所以对于资本家而言,他们可以通过不劳而获的手段得到远超过劳动者的价值的财富,而《资本论》的第三卷讲了剩余价值的多种形态,我觉得这些都不是很容易理解的,只是粗略的有了概念。但是《资本论》的第一卷与第三卷之间存在矛盾,马克思晚年已经关注到信用制、股份制等新现象,最先觉察到从19世纪70年代起,近代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正在走向一个新阶段、新形态,因此,“资本主义就这样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资本论》第三卷推翻了《资本论》第一卷的结论,不再需要‘炸毁’资本主义的‘外壳’了。

对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我觉得可以进行如下的概括:第一,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

社会关系;第二,创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脑力体力的耗费,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但它不是价值的源泉;第三,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作为过去劳动的凝结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创造价值,商品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但是经过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变化,我觉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应该做出一些的改变才能够彻底适应现在的社会关系,我们不能一成不变的死守书本的知识。我们要去理解《资本论》,并且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使它能够更加适应现代社会,但是它的根基是处于无产阶级。这个根本性的点是不能够被改变的。我们应该通过我们国家的国情,来适当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进行适当的社会主义改革,这是科学体系发展的必然途径。

第二篇:杭电读书笔记书目

a、文学类

1 《诗经选》 余冠英注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年版

2 《唐诗选》(上、下)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版

3 《宋词选》 胡云翼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年版

4 《古文观止》 吴楚材、吴调候编 岳鹿书社 1983年版

5 《三国演义》 罗贯中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年版

6 《红楼梦》 曹雪芹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版

7 《鲁迅选集》(上、下) 鲁迅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年版

8 《四世同堂》 老舍著 北京出版社 1996年版

9 《围城》 钱钟书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年版

10 《笑傲江湖》 金庸著 三联书店 1994年版

11 《平凡的世界》 路遥著 华夏出版社 1998年版

12 《莎士比亚全集》 (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8年版

13 《浮士德》 (德)歌德著、郭沫若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5年版 14 《巴黎圣母院》 (法)雨果著、陈敬容译 三联书店 1950年版 15 《红与黑》 (法)司汤达著、郭宏安译 译林出版社 1994年版

16 《高红头》 (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4年版

17 《战争与和平》 (俄)列夫?托尔斯泰著、草婴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5年版

18 《泰戈尔诗选》 (印)泰戈尔著、石真、谢冰心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年版

19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 奥斯特洛夫斯基著、梅益译 人民文学出版计 1959年版

20 《百年孤独》 (哥)加西亚? ……此处隐藏11840个字……生活,所以我们每天就要面对不同的人。人与人之间不可避免的需要交流,而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独自的生活意义。他们所赋予的生活意义是属于个人的,所以在生活中就要面临失败。书上说这种个人的生活意义是最没有意义的。人的重要性是依他们对别人生活所作的贡献而定的,真正的生活意义在于对别人和社会发生兴趣以及能与人合作,一句话,“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生活的意义又能和自卑与超越联系起来。那些自幼就带有自身缺陷,或被娇纵、或被忽视的儿童,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兴趣,一味关注的就是自己,他们难以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最容易赋予生活以错误的意义。因此,要改造他们,应该训练他们培养起与人合作的精神,教导他们以坚定的勇气面对生活。所以要改变自卑,首先要从改变自己的生活意义做起。我原本还不是很认同阿德勒的“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的观点,但是生活的意义和自卑与超越联系起来之后,我就能够理解这个观点了。自卑是人人都有的东西,没有才会有问题。但是每个人对自卑的处理方式不同的话,例如是努力完善自我还是通过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或者自我放弃,都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我觉得每个人都拥有的缺陷都能使他变得自卑,而这种自卑的心态也会受到周围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的自卑心态又重新反过来影响个人的生活了。这样一次次,每个人的自卑心态反而会越来越严重了,不利于自我的发展。所以我觉得,在思考问题时,我们要更多地问:“我能提供什么?能帮助他人什么?能对社会有什么贡献?”而不能够一味的问:“为什么我要这样做?我能从中得到什么?生活能给我什么?”。因为后一种思想只是停留在对自我的关心,而前一种却能因自己的贡献使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愉悦。我们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内,思考问题是都会应用后一种思想。经常对自己认为不会有所交集不感兴趣的人事漠不关心,我认为这是对的,是我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但细细想来,却是这种“不感兴趣”使自己的生活圈子越来越小,快乐来源越来越小。而自己也越来越自卑,无法做到超越自我,生活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自从看了这本书,我也明白了自己什么地方有缺陷,应该怎么去改变。现在我国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很多,大家基本上都是为自己着想,从不考虑他人,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但是这样很容易形成自卑的心态,这是一种病态的心态,是不可取的!我们能改变这种情况的发生,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从小教育是最为可取的,因为小孩子的天性是很容易改变的,我们在他还小的时候就有意识的改变他对于生活的意义的看法,使他明白“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才不容易产生自卑的心态,克服自卑心理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健康问题。

而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素质、自己的长处等优点能够使自己超越自己,不断的激励自己,相信自己能行才能坚持到成功,而不断的成功也能够对自己更有信心,克服自卑的心理,超越自己!对于世界的态度,决定了世界对你的看法!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自卑与超越!

第五篇:杭电,谈艺录,读书笔记

《谈艺录》读书笔记

我所读的谈艺录是于2014年5月于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作者是钱钟书。其实我对《谈艺录》的了解远没有《围城》多。但是在机缘巧合下有幸读了这本书,觉得还是对我有所启迪的,

谈艺录》是一部钱钟书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读书心得。全书分91章,重点对唐宋至明清名家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补注,对一些文学流派也作了深刻的点评,其中涉及的大家有30余人之多。

凡校注于书,莫不认真,但真正认真的还是钱钟书。钱钟书真的很认真,我们可以从《谈艺录》所涉及的范围、多次补注和修订,来看出钱老对文学的态度和近于苛刻的责任心。作为一个学者,一定要有这种负责的心态,因为他们所影响的是一代人的想法,影响的是人的灵魂,这比对肉体上的影响还要大。所以认真、负责对于一个学者来说是必须要具备的!因此我很钦佩钱钟书,钱钟书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自恃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连课堂上听讲都不作笔记,更不屑于课外读书作笔记。他进清华后虽立志“横扫清华图书馆”,看书时却只在书上用铅笔写划,并不作笔记。他毕业后到上海光华大学任教时,在备课、写文章的实践中,才认识到读书单凭记忆是不行的,于是开始作读书笔记,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说起这本书,钱钟书在序言中说:“始属稿湘西,甫就其半。养疴返沪,行箧以随。人事丛脞,未遑附益。既而海水群飞,淞滨鱼烂。予侍亲率眷,兵罅偷生。”他又在“引语”中写道:“昔人论文说诗之作,多冠以斋室之美名,以誌撰述之得地。赏奇乐志,两美能并。余身丁劫乱,赋命不辰。国破堪依,家亡靡讬。迷方著处,赁屋以居。”“立锥之地,盖头之茅,皆非吾有。”就是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年月,作者以其认真执着的精神,从事了文学的探究和拷问,这给今天的我们是多么大的震撼呀!现在的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也都有着浮躁的意识,静下心的读一本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读完这本书,也让我感受到了钱老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我觉得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钱先生十六岁时从读选本入手,有《古文辞类纂》、《骈体文抄》、《十八家诗抄》,即对古文、骈文、大家名家诗都读了。进一步结合任渊注来读《山谷集》、《后山集》,用法官断案的眼光,把作者和注者看作两造,看注释是否符合作者的情意,用老吏断狱的方法来作判断。这样就要查对书证,寻根究柢,索阅所引书,验其是非。这种老吏断狱的读书法,确实是做到切实的研究。钱先生这样做的用意,还不在于看任渊注得是否正确,在于通过纠正任渊注的疏失与不足,找出黄庭坚诗用词的来历,进而探索他的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意,结合他所表达的情意和用词造句来探索他的表达方法,即“体察属词比事之惨淡经营”,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资吾操觚自运之助”。通过这样研究,懂得作者怎样形成各个流派,具有怎样不同的风格,甚至用词造句也有不同,从而探索到作者的诗眼文心,诗眼即作者在用词上的惨淡经营,文心即作者在表达情意上的用心。这样的研究,就接触到刘勰讲的“擘肌分理”,对作品的词语结构作细致分析,得出他所要表达的情意,和所运用的艺术技巧。也像严羽说的“取心析骨”,“取心”即指探索作者的灵魂,“析骨”即指分析作者的文词。

对于《谈艺录》我也只是浅略的理解,很多内容还是不能看明白的,但是我能从一点一滴中理解钱钟书的为人,《谈艺录》取中国古时写诗话用札记的体例,这确是读书做学问的一种好方法。钱钟书是以学识渊博名于世的,《管锥编》不论,从《谈艺录》中便可见一斑。一本《谈艺录》,专究文史的专家读后拍案叫好,钦服不已,而一般读者却只能浅尝辄止,无从深入。究其原因,并不是文章写得佶屈聱牙,实在因为其中涉及知识之广博,读者没有一定的存书量,一定的专门知识,是无法顺利通读的。通观钱钟书的著述。他是无愧于学者称号的。读完《谈艺录》,我印象最深的是,钱老虽然广征博引,备举前贤旧说,却从不人云亦云,随声附和。这是我从翻开目录就开始感觉到。

我觉得,人活在世上受到两大诱惑,就是名与利。文人多看淡利而好名,然而钱钟书却淡泊于此。我

觉得,钱钟书并不愿意也不擅长与人打交道,他是一位纯正的学人。

《杭电读书笔记查询[本文共1526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3 阿里范文网 www.aliothdt.com 版权所有